2023年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上市公司发展报告
行业面临挑战,但仍展现强劲韧性
在海外通胀与地缘政治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国内经济在2023年实现5.2%的增长,并展现出较强的韧性。面对营收下降、净利腰斩的挑战,我国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积极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并加大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
掌链《物流股市》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总部设在中国且营业收入以物流或供应链为主的公司共101家,其中境内75家,港股20家,美股6家。
近三年新增25家上市公司,专业物流成为热点
2023年,我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上市再创新纪录,极兔速递以千亿港元市值登陆港股,成为该年度最大IPO;维天运通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盛丰物流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合同物流第一股”。
据掌链统计,近三年共有25家相关公司完成上市,占行业总数近四分之一。企业类型广泛,覆盖国际航运、公路货运、数字货运等领域。
全行业总市值下滑,顺丰控股领跑市值榜
截至2023年底,我国物流与供应链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71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55%。
顺丰控股继续以1977.66亿元总市值领跑全行业,尽管同比下降30.06%,但显示出头部企业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前十大市值企业合计市值占行业总量的57.26%,其中电商物流占比最高,达到五席,航运三席,数字货运和铁路运输各一席。
行业营收整体下滑,建发股份营收位居榜首
继连续两年增长后,2023年物流与供应链上市公司营收总体回落。全年营收合计4.55万亿元,同比下滑11.05%。
供应链服务类企业营收合计为3.15万亿元,同比下降6.09%;而专业物流企业营收下降幅度更大,仅为1.4万亿元,降幅达20.5%。
营收排名前十的企业总收入为3.3万亿元,占比达72.51%,其中六家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反映出市场高度集中于头部企业。
净利润大幅下滑,供应链企业表现分化
全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57.86%,总计1,389.39亿元。供应链服务类公司逆势上涨10.35%,利润为383.91亿元;专业物流则出现较大降幅,下降65.91%,利润为1,005.48亿元。
建发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实现49.66%净利润同比增长,而航运巨头中远海控则大幅下降78.40%。
顺丰控股和中通快递则保持稳健增长,净利润分别上涨12.96%和31.47%。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驱动行业发展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2023年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加。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亿元,比2022年多1家。
京东物流(35.71亿元)、顺丰控股(33.63亿元)、中远海控(11.02亿元)和物产中大(10.67亿元)成为研发投入最大的四家企业。
顺丰、京东、中远海控等企业在科技人才方面亦大规模布局,多个企业研发团队超千人。
行业负债率偏高,部分企业流动性承压
全行业中16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显示出一定的财务压力。其中,供应链类企业占12家,专业物流类占4家。
另有12家企业速动比率低于0.7,短期偿债能力偏弱。
细分领域表现各异,大宗供应链与航运差异显著
水路货运方面,受全球经济放缓及运力增加影响,除油轮市场外,集装箱与干散货运输收益普遍走低。中远海控净利润大幅下滑78.40%,而中远海能则因油轮业务盈利增长105.11%。
大宗商品供应链方面,尽管头部企业营收规模巨大,毛利率仍偏低,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建发股份毛利率为2.04%,厦门象屿首次出现十年来业绩负增长。
公路货运市场竞争格局高度分散,TOP5企业仅占1.36%的市场份额。新兴数字货运平台如满帮、维天运通崭露头角。
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公路货运与数字货运并行发展
由于公路货运需求的分散性和灵活性,高度分散的公路运力供给具有合理性。供需双方的分散性催生了公路港和数字货运等新业态的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3年中国公路货运量达到403.37亿吨,同比增长8.67%。
零担货运企业安能物流在2023年完成货运总量1200万吨,而头部五家企业的平均货运量为1100万吨,仅占全国总货运量的1.36‰,表明市场集中度仍较低。
毛利率差异显著,模式之争仍在持续
不同运营模式下的公路货运企业在毛利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公路港”模式代表传化智联的智能公路港业务毛利率高达74.5%,而德邦股份综合物流服务毛利率仅为8.57%。即使同类企业也因业务模式不同,毛利率差距较大。
数字货运领域中,满帮采用双边平台模式匹配货主与车主,而维天运通则提供全过程交易跟踪。两者2023年毛利率相差47.4个百分点。目前,轻资产撮合平台和重资产全程监管模式仍未分出胜负。
零担快运领域中,德邦采用传统直营模式,而安能物流采取加盟模式。2023年两者毛利率分别为8.57%和12.8%,虽然安能完成更多货运量,但德邦净利润为安能的1.84倍。
快递与电商供应链:行业集中度提升,价格竞争激烈
2023年快递与电商供应链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京东物流、极兔速递、申通快递分别同比增长21.27%、23.83%、21.54%。中通快递以31.47%的净利润涨幅成为该领域第一。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六大快递公司合计完成1150.05亿票,占全国总量的87.08%。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320.7亿票,同比上涨19.4%,同时,平均单价下降至9.14元,体现出规模效应。
中通快递单票收入最低,市场占有率最高达22.87%,但也表示价格竞争依然激烈。除顺丰控股和极兔速递外,其余快递公司单票收入均有下调。
快递企业通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盈利。例如,中通快递通过优化干线运输和分拣流程,单位成本分别减少12.1%和15%;顺丰控股则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驱动,实现部分业务净利大幅增长。
汽车物流与铁路货运稳步发展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带动汽车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如长久物流、长江投资等净利润大幅提升,但也有一些企业受行业波动影响出现亏损。
铁路货运上市企业如铁龙物流、大秦铁路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大秦铁路2023年实现营收810.2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135.59亿元,同比增长5.49%。
未来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
资本化进程加快:A股和港股市场均有多家物流企业排队上市,南航物流、国货航、日日顺、世盟股份等已进入审核阶段。
模式融合成趋势:公路货运市场在数字货运与自主承运之间展开探索,最终或将形成混合模式。
大宗供应链走向国际:在国际形势复杂背景下,大宗商品供应链的安全价值凸显,头部企业正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保障产业链安全,并服务于制造业出海。
电商物流双向渗透:随着国内电商零售额增长放缓,电商物流向制造业渗透或将成为新方向,借助成熟的体系开拓国际市场。
水路货运面临挑战:外贸航运承压,内贸稳中有升,“公转水、铁”推动运输结构优化,液态危险品水路运输稳定发展。
绿色、低碳、智能化投入加大:研发投入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智能装备、数字技术及区域性服务体系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