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苹果还快 国产虹膜识别手机来了
2017年02月23日 18:17:27来源:光明网IT频道点击量:33696
导读在指纹识别厂商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虹膜识别的出现,大有颠覆传统指纹识别,取而代之之势,有人预测,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了。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2月23日,国内一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智能手机新秀厂商——达闼科技,以一款主打虹膜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巨象A1”,在已然一片红海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其特点就是采用了虹膜识别技术。在指纹识别厂商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虹膜识别的出现,大有颠覆传统指纹识别,取而代之之势,有人预测,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了。 比苹果还快 国产虹膜识别手机来了 作为苹果iphone手机十周年的献礼,iPhone 8将一雪前两代产品创新不足之耻,以多项颠覆行业的创新功能重反智能手机之巅。除了无线充电、OLED屏幕、无边框设计之外,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行业新潮流的虹膜识别技术。 可能普通消费者仍不知为何物,据专业人士表示,在识别率方面,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而虹膜识别误识率仅为0.0001%,较之指纹识别准确率提升近万倍;而在稳定性方面,*,指纹的磨损率极高,而虹膜终生不变的特性,则让其在身份识别领域。 因此,除了苹果的iphone8之外,今年即将推出的包括三星Galaxy S8,华为P10等国内外主流旗舰机型,都有望弃指纹识别,改用更为的虹膜识别技术。 移动支付深度渗透,“虹膜手机”不可或缺 当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手机购物、手机缴费,甚至手机坐公交、坐地铁时,我们似乎真的迎来了“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移动支付时代。而与之俱来的移动支付安全,也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一旦手机丢失,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部手机,还有可能是与手机绑定的各种私有财产。 数字密码可能被撞库,指纹可能被模仿,但是每个人的虹膜具备高度性,即使在公安甄别刑事*当中,虹膜识别的辨识度和准确性,也远高于指纹、人脸等其他生物识别身份认证技术,因此在智能手机日常移动支付行为当中,虹膜识别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对此,作为拥有17年研发经验,蜚声的虹膜识别团队,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副总邱显超表示:虹膜识别技术以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吸引着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商的一致关注,随着移动支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深度渗透,“虹膜手机”将成为未来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器官”。 邱显超认为,移动支付相较于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大的优势在于快捷、安全,而现在的指纹识别虽然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但与虹膜识别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就快捷而言,虹膜识别技术的非接触式操作更为简单,在诸多现实场景中更为便捷,也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安全性方面也毋需赘述,人眼虹膜作为每个人都会具有的性、稳定性、非接触性的生命体征之一,使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在安全性上大幅提升。对此,邱显超直言,未来虹膜识别必将取代指纹识别,成为安全手机新的代名词。 应用场景是规模化关键,虹膜识别需生态链支持 总体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由来已久,我国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并且在一些算法和模型上来说,认可度也很高,在连续两届的虹膜识别算法大赛中,国内中科虹霸团队摘得,印证了我国在生物识别技术上良好的技术能力。 随着近年国内互联网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也被广泛看好。生物识别技术与具体行业相结合,将成为互联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虹膜识别作为生物特征识别准确率高、稳定性好、防伪性强的技术,被应用到更为广阔的现实场景中,正逐渐被更多具有先觉意识的公司所采纳。 据了解,国内的民生银行已经联合中科院、虹膜识别厂商以及多家手机厂商着手研发虹膜支付,特别是将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手机银行充话费、便民缴费、商城支付等场景,移动支付的“虹膜时代”已经如期而至。 对于虹膜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能否普及的问题,普遍认为,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并不存在技术上限制,是否能够规模化应用才是关键,“应用场景非常重要,没有适合的应用场景,虹膜识别技术很难再智能手机领域产生质的突破,只要找到与之匹配的应用场景,规模化应用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另外,虹膜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规模应用也取决于生态链共同努力,比如产业链在硬件、软件上的支撑、银行在金融APP上的支持、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线上支付公司的支持、芯片厂商高通、MTK等在平台安全管理上的支持等,只有建立一个健康的虹膜识别技术的生态圈,虹膜识别技术才能终在智能手机上有更多应用的机会。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键词
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移动支付
上一篇
语音交互市场显现 四大客观限制待跨越
下一篇
智能家居新兴交互方式多 AR能否成为下一热潮?
相关阅读更多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AI赋能与产业分化
本文盘点多家智慧城市相关上市公司的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分析行业趋势。
业绩预告指纹识别智能汽车2025-07-11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从技术狂欢到理性治理的数字权利革命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经2024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4年第23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自...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2025-06-03
2025年6月1日开始施行 重要新规一览
6月即将到来,一个端午小长假等待着您,同时又有一些新规将实施。哪些与你我有关,我们的生活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新规指纹识别2025-05-30
专家解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近期,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于锐研究员关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进行了专题宣讲,以下是文字实录:
数字安全指纹识别2025-05-27
数字化时代的制度之困:当技术便利成为弱势群体的隐形门槛
在数字化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的制度设计正在系统性地将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推向社会的边缘。技术本应带来普惠,却在执行中异化为新...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2025-05-16
世界读书日:数字墨香 无纸化阅读进校园
据《2023全球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全球数字阅读用户已突破15亿,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592亿元,同比增长11.4%。
无纸化阅读指纹识别2025-04-2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