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讲哲学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多数哲学家都没有结婚,为什么哲学家中女性很少、甚至于没有?
很有趣的问题,我先从个案说起。
康德一生没有结婚,也一生没有离开过以他生活的小镇为中心,以40公里为半径的的地域范围。
但康德不是不想结婚,他有过娶妻的冲动,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够不够结婚时时,就被人捷足先登,另一次则是偶然邂逅了一位来柯尼斯堡旅游的年轻女子,也许他们一见钟情,或者是康德对那女子产生了单相思,想向女子求婚。只是他是哲学家啊,要不要求婚呢?他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论证。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那位女子离开了柯尼斯堡,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
我在想,康德也许是不适合结婚的。
他的生活太刻板,太单调,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一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走在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余下的时间里,他读书、写作,准备第二天的讲课。晚上9-10点间睡觉。
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据说他认为在路上张开嘴不卫生;有人戏说他“心胸狭窄”,因为他胸部凹陷,胸腔狭小。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市民们在满怀敬意与他打招呼时,总是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尔》,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如果写康德的传记,肯定没有多少精彩的生活细节。德国的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
写他的传记,只能以他的思想为线索。他是精神世界的巨人,虽然他身高不足5英尺,也就是152厘米。
这样的一位男子,谁会看上他,又有谁有这样的眼光和思想会理解他?!而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看透了世界的本质,又何尝不知道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呢?!一眼望穿,不需要再走过。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853ad1bca3883298618bfbf.jpg 这是康德的墓碑,上面写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待续,需要很久很久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