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50款APP账号注销及自动化推荐退订测评报告》。在是否可以顺利注销APP账号方面,50款APP中有20款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占总排查比例的40%。这些问题包括未注明注销条件、注销条件设置不合理、无法通过APP直接注销等5大问题。
“上船容易下船难”,这是许多消费者对APP最直观的感受之一。消费者只需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就能实现一键注册,但想要注销APP账号时,难上加难。一些APP要么找不到注销选项,要么流程复杂,门槛重重。
事实上,注销APP账号是消费者的法定权利。早在2013年工信部公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就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网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号码或者账号的服务。”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则专门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明示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的方式、程序,不得对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
从中消协发布的测评报告看,四成APP仍不同程度存在账号注销难问题。其中,除了未注明注销条件、无法通过APP直接注销等“明枪”,还有注销条件、流程设置不合理等“暗箭”。有的APP要求,申请注销的账号应处于正常状态,账号信息过时、缺失的账户不能被申请注销。试问,用户都决定不再用APP了,再更新完善账户信息还有何意义?APP这样做的真实意图不免让人疑窦丛生。还有的APP规定经人工审核方可注销,用户申请相关操作或是无人受理,或是审核遥遥无期,让消费者欲哭无泪。
业内人士指出,APP注销难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核心是利益问题。数据是互联网企业的灵魂,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数据可以成为融资的重要筹码。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另一个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想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更加精准、逐步细化,防止企业和商家钻空子。以“不得对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为例,对于账户注销协议中的部分格式条款,消费者认为不合理,但企业自认为合理,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
201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确保一键关闭。于是,一些网站想出了变通办法,设置广告关闭倒计时,既不违反法律规定,又让用户乖乖看完广告。对此,最近公开征求意见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互联网广告应确保“一键关闭”,且不需等倒计时,从而堵上了这一漏洞。
同样,在APP账号注销难的问题上,法律法规也亟待细化,予以规范。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APP运营企业的“三十六计”,有针对性地见招拆招,给注销的不合理条件精准画像,列出负面清单,彻底打碎一些企业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