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崛起后,连续灭掉辽和北宋,控制中国北方,西瓜在中原地区快速推广,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有大规模种植。南宋时期,1143年,被金国扣留15年的南宋使臣洪皓从燕京逃回杭州,并带回了西瓜种子进行试种,西瓜也由此快速推广至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宋末元初,西瓜经由元军带入广州,随后迅速传遍岭南。
元代,西瓜在中国北方已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成为瓜农创收的重
要经济作物。东南的江淮、闽浙地区也开始大范围推广栽培。到了明代,西瓜种植在南北各地继续推进,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品种资源也日益丰富,种植面积和规模都显著增加。河北(京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福建是西瓜栽培最为集中的地区,山西、陕西、云南也是重要的西瓜产区。
在西瓜的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役,就与西瓜有关。建文元年七月初四,朱棣邀请张昺、谢贵前往燕王府,门口卫兵拦住随从,仅让二人单独进府,随即秘密擒拿。当夜,燕王府大宴属官,酒酣后进上西瓜,朱棣命令军士用拳头击碎西瓜分食,然后又高声说道西瓜汁太多,取刀切开。言罢便将瓜皮掷向空中,伏兵见状迅速出击,将内奸葛诚、卢振一举拿下。朱棣正式起兵,控制北平城,这次“摔瓜为号”成为靖难之役的开端。
到了近现代,西瓜在中国的种植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西瓜种植总面积不足百万亩,栽培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长江中下游等传统产区。因受到生产条件限制,这时期西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都不高,上市时间也集中在盛夏。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推广以及先进的施肥、植保技术的普及,中国西瓜的单产水平和品质得到一定提高,种植分布也更加广。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西瓜种植的高速发展阶段,不仅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西瓜品种也逐渐多元化,众多优良品种迅速普及推广。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西瓜产量开始出现质的飞跃,增幅高达83%。此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地西瓜生产面积在趋于稳定的基础上向周年化生产供应方向发展,大棚及温室栽培发展很快,早春促成栽培与秋延后抑制栽培得到很大发展,老百姓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
进入21世纪,随着水果品种的丰富多彩,西瓜由夏季水果之王向周年保健型水果角色转变,中小果型西瓜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无公害绿色西瓜、有机西瓜的生产成为市场的呼声。而“西瓜院士”吴明珠更是为中国西瓜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4年,她培育出了又甜又脆的“8424西瓜”,并将种植技术无偿教授给瓜农,让中国最好吃的西瓜迅速在河南等地生根发芽,一举推动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西瓜从遥远的非洲来到中国,历经千年,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果,还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之中。从宫廷到民间,从诗词歌赋到民俗活动,西瓜都留下了它甜蜜的足迹。如今,西瓜依然是夏日里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每到夏天,街头巷尾摆满了西瓜,人们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享受着这份来自历史的甜蜜馈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