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与入仕
出身贵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王同姓。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饱读诗书,博闻强识,志向远大。初入仕途: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政治斗争与流放
遭谗被疏:屈原的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和诋毁。他们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屈原每制定一项法令,就自夸其功,说是“非我莫能为也”。楚怀王听信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第一次流放:秦国张仪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与齐国断交。屈原识破秦国阴谋,力谏怀王不可上当,但怀王不听。楚齐断交后,秦国食言,只给楚国六里地。怀王恼羞成怒,发兵攻秦,结果惨败。此时怀王才想起屈原,重新起用他出使齐国,恢复楚齐联盟。然而,怀王后来又受秦国欺骗,前往武关会盟,被秦国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排挤和诬陷,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地区,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第一次流放生活。第二次流放: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国都沦陷。屈原悲愤交加,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文学成就
开创楚辞: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他以《离骚》为代表的作品,开创了“楚辞”这一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句式,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情感奔放,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丰富: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这些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抒发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影响
精神象征: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奋斗。文化传承:屈原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纪念屈原,这一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的重要载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